公章怎么申请
2025-02-19 11:22:11
中国的高速城市化造就了高速的拆旧。旧的拆了,半新的拆了,半新的拆了,新的拆了。所以我们的定期爆破不断刷新建筑寿命的下限。
与这些不幸的建筑相比,建筑师似乎应该是一个更长的职业。注册建筑师只要大考没过,理论上可以一直干到老。
然而,事实上,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寿命并不比他们设计的建筑长多少。
这里所说的职业生涯是指在设计一线和实际做设计的实践时间。自然,那些改变到甲方并成为领导者的人不能被列出。简单地说,即使是草图也仍在绘制中。
正好赶上新一年建筑系毕业的同学聚会,几年过去了,大家基本上都有了职业建筑师的资格,但远不到一半还在设计行业,在设计行业做设计的就更少了。我相信到我们聚在一起20年的时候,一个班的几个人还在做设计,这真的是个未知数。
按照这种方式,估计超过一半的建筑师的职业生涯应该不到10年,不到五分之一的建筑师将持续到20年,而退休后能够设计一线的建筑师远远不到十分之一。
想象中的白发苍苍的建筑设计专家基本上应该是凤毛麟角。
伦佐·皮亚诺
问题1:不做设计的建筑师都去哪了?
在一线设计大量裁员应该有三个方向:
1.转行。挂上印章转行做其他工作,大部分都是甲方..这是最容易获得直接利益的方法。有多少年轻人对金钱有问题?特别是工作5-10年是转到甲方的密集期..虽然甲方建筑师也属于建筑行业,与设计密切相关,但他们是在“管理”设计,而不是“做”设计。
2.转岗。留在设计行业,并不是所有的建筑师都在做设计。随着资历的加深,面对设计方面的高强度和高压力,许多人会选择相对稳定的“二线”,如审图、校对、技术培训和管理职位。
3.求助于领导。建筑师版的“学而优则仕”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总经理的情况各不相同。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在设计,但也有很多项目没有实际操作。有很多名字和章节,他们可能不知道项目是什么样子的。据说一个医院的领导一年有390个项目,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高产。
问题2:原因是什么?
“三变”反映的是建筑设计行业的利益,利益不如管理,管理不如金钱。工作压力大、收入低、加班时间过长等问题一直是行业积弊。
从更根本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为具体项目做“绘图”这样的事情一般是不屑的。我觉得就像农民工搬砖或者手艺摊贩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你想做更大的事情,就不能做这么小的事情。这和现在大家都想从事各种金融资本运作,不愿意做具体行业很像。久而久之,从画画到写生,到只说不做,再到彻底淡出,也就几步之遥。
但无论如何,绘图是建筑师最基本的工作方式。只要他们想在一线操作项目,就离不开图纸。无论建筑师有多少伟大的想法,他们都必须依靠图纸来呈现。不同的人有相同的想法可能会画出不同的结果。
我们看到那些大师最得意的照片很多都是在画图,这可能对建筑师的角色有很多价值判断。
除了画画辛苦,回报率也很低。其中,方案的回报率是施工图的一半以上。10杆中有一杆或两杆是好的。而且回报率低带来的产值压力分分钟把人赶跑。难怪留下来的老建筑师基本上以施工图为主业,至少可以稳定地实现经验。
问题3:对设计行业有什么影响?
有好有坏,弊大于利。
好处是给年轻人一个机会。很多大企业看似人才济济,实际到了项目上,能做的并不多。一旦有了重要的项目,想找一个有经验又肯努力的人,屈指可数。大量投注可能只是靠章吃饭。所以只能失去一点经验,而且我年轻力壮,至少还能做点什么。所以年轻人可以比外国建筑师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久而久之,就给人一种印象,冲在前面做设计的都是年轻人,这似乎成了年轻人的行业。
但是建筑师这一古老的职业不是网上购物或共享自行车。要靠生活经验和技术经验才能深刻。
体验层的缺失导致国内设计普遍存在建筑造型肤浅、形式化、表面化、夸张化的情况。然而,建模后的深化和落地之间存在很大的脱节。
这种状态是一个建筑师成长的最初表现。如果建筑师能够耐心地打磨它,我相信它会不断成熟,并使项目变得精致、冷静和优质。
但不幸的是,许多人在那一天之前已经结束了他们的设计生涯。因此,新手的尝试仍在继续。
这种状态显然不是一个强调“工匠精神”的行业应有的状态。
相比之下,外国建筑师被视为一种老年人职业,建筑设计行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在外企,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还在每天画画。他们不一定是大师,而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项目架构师。
这可能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建筑师无法在许多竞争舞台上与一些老牌海外事务所竞争。我们画家是没有经验的年轻人,而有经验的人可能只是靠嘴来“指导”,已经停止了绘画。这就像田忌赛马。我们总是用新手来对抗有经验的中年建筑师,赢的都是小概率事件。
十多年前,一位老师傅告诉我,建筑设计行业充满了大浪淘沙。看看现在的扩招,阿猫阿狗都觉得自己会设计,很多人学了很多年连设计的门都没找到。慢慢淘汰很多人,只有真正懂设计、做得好的人才会留下来,这样整个行业才会变得更好。
我演讲的那一年是建筑业的大花生时代,至少建筑师仍属于穷人阶层。看来十年来整体设计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提升,当年的痛点今天还在。那些能够留下来的人除了坚持设计之外,还必须在各种指标中增加另一项:能够承受贫困。
文章中的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