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专用章和公章区别
2025-03-18 11:22:11
漫博摄影漫博摄影
公安部今天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部在全国印章刻制行业治安管理改革工作部署和依法严厉打击“假印章、假公文、假证件”等违法犯罪活动工作情况。公安部新闻发言人郭林主持新闻发布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李京生、副局长张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公安部新闻发言人郭林:
记者朋友们,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出席公安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通报公安部部署全国印章刻制行业治安管理改革和依法打击“假印章、假公文、假证件”违法犯罪活动有关情况。为此,我们今天特别邀请了我们熟悉的老朋友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和副局长张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印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现代社会中,印章是法人和自然人的重要信用凭证,广泛应用于人们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可以说,印章虽小,但非常重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去年3月,根据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和公安部党委要求,公安部部署开展了全国印章刻制行业治安管理改革工作。这项改革主要包括七项任务,即深化简政、 下放权力,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涉章领域改革措施,建设印章行业信息系统实现全国联网,深化便民利企服务措施,完善印章行业治安管理法律体系,健全印章行业治安管理标准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稳步推广应用公章专用安全芯片。
这项改革系统全面开展了一整年,取得了积极成效,可以概括为“三个显著提升”和“一个有效遏制”:即印章刻制行业治安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科技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便民利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有效遏制了涉章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公安机关在深化“简政放权、加强整治、改善服务”改革的同时,始终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假印章、假公文、假证件”违法犯罪活动, 并始终坚持依法打击整治,坚持露头就打,有效保障了印章刻制行业的健康发展。
央视记者:
近年来,一些犯罪分子通过伪造和变造公章进行诈骗、诈骗等犯罪活动。这些犯罪有什么样的实际危害?对此,公安机关对此类犯罪有哪些防范和打击措施?
张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伪造、变造的印章以及由此衍生的假公文、假证件、假资质、假合同等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直接侵害了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组织的正常社会活动和声誉,严重阻碍了社会管理秩序,侵蚀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融资、借贷、证券、债券等金融领域的大量案件,都涉及伪造、变造、私刻印章的问题,且涉案金额巨大,对金融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对此,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始终坚持管、防、查、惩并举。一方面高度重视印章刻制行业治安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高信息化、智能化、全流程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印章综合防伪能力。同时,始终保持对制售假印章、假公文、假证件等“三假”违法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坚持重拳出击,露头就打,及时清除社会“毒瘤”。
结合2018年3月开展的印章刻制行业治安管理改革,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打击假印章、假公文、假证件违法犯罪活动专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除了刚刚通报的战果,今天还向大家发布了十起打击“三假”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极具代表性,也是公安部督导组织全国公安机关深挖扩线收网打击的重要团伙案件。这些案件的侦破结果有力地打击了此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 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管理秩序,帮助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谢谢你
人民日报记者:
据我们所知,公章内嵌的芯片可以增强其防伪能力。我想知道,公安部在推广公章专用安全芯片应用方面有哪些考虑?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李京生:
加强公章的防伪能力,可以有效防范伪造、变造公章犯罪。我们可以借鉴第二代身份证芯片技术,它可以有效防止伪造和变造。在公章中植入特殊的安全芯片以防止伪造和篡改是个好主意。对此,北京、江西、广西、陕西等地公安机关进行了有益尝试,与当地税务、银保监、人民银行等部门建立了联合核查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遏制了伪造、变造、私刻印章的违法犯罪活动,也维护了用章单位的合法权益。
在公安部部署的刻章行业公安管理改革过程中,我们将公章安全芯片推广应用作为重要内容,在天津、江西、广东、广西、海南、陕西等6个省份和江苏省扬州市开展试点工作。试点使用的专用安全芯片均基于国产密码技术,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运行于国玺大数据平台。公章和芯片唯一绑定,信息只能写一次,不能复制。
公安机关通过统一生产和发放印章专用防伪芯片,确保了印章专用防伪芯片的排他性和合法性,有效杜绝了芯片的伪造和滥用。植入专用安全芯片的公章可以在互联网上简单、快速、准确地验证。如果发现公章丢失等意外情况,可以快速锁定芯片,有效防止公章被冒用的风险。可以说,公章专用安全芯片的推广应用,对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秩序,特别是保护用章单位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具有积极意义。在试点期间, 公安部明确要求公章专用防伪芯片只推广应用新刻制、磨损、遗失或其他不能再使用的印章,并要求这些印章不得借机垄断业务、强行换章或提高公章价格。目前与上述六省一市开展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国推广。
该报记者:
公安机关在印章行业治安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服务和优化营商环境?
张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
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公安部于2018年3月印发了《公安部加强和改革印章刻制行业治安管理实施方案》, 全面部署开展印章业治安管理改革,包括“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民等七项措施。
一是审批权限分散。公章刻制行业特种行业许可证审批全部下放至区县公安机关,简化了审批流程,实行“阳光审批”“阳光监管”,审批时间由之前的20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二是纳入“多证合一”。公章刻制纳入备案管理并纳入“多证合一”机制,由市场监管部门“一窗”受理,实现信息共享。用章单位无需重复提交材料, 公章刻制企业在完成公章刻制后向公安机关备案。第三,刻印是开放的、独立的。涉及印章管理的法律法规、刻制流程、公章刻制企业名录等。在行政服务场所和共享平台公布。用章单位可自行选择刻制单位,严禁公安机关指定公章刻制企业刻制公章。四是压缩刻章时间。指导公章刻制企业进一步提高刻制效率,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公章刻制,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五是降低刻章成本。全面停止向公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营单位收取网络接入费用, 服务费和其他费用。这部分收费被取缔后,各地公章价格普遍下调30-50元,有的地方降幅达到28.6%,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开办成本。六是拓展服务功能。在互联网+(internet plus)开展公安政务服务,通过网上提交申请材料,印章营业执照可“最多跑一次”,网上刻制公章可自助办理,并引入快递服务,实现“不用跑一次”。第七,严禁垄断经营。一个区县应当设立2家以上公章刻制企业,并结合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和公章需求,科学规划本地公章刻制企业数量, 允许在省级行政区划范围内跨区县刻制公章。这些惠民利企的改革举措在各地得到大力实施。
北京青年报记者:
随着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印章的应用已经提上日程。公安部如何考虑加快电子印章的推广应用?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李京生: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推广使用电子印章非常必要和迫切。目前,公安部正积极配合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推进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其中政务领域“统一电子印章系统”建设是平台建设的基础支撑之一。
2015年,公安部启动电子印章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起草形成《电子印章治安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并不断完善;制定和修订印章行业公安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包括电子印章信息系统标准化;初步建立了电子印章密钥管理、基础设施和查询验证服务等信息测试系统,并在广东和广西开展了试点工作。下一步,公安部将认真总结试点经验,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加快推进部级电子印章信息系统建设, 积极推进省级电子印章信息系统建设,争取尽快实现全国联网,与政务领域“统一电子印章系统”互联互通,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