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公章制作生成在线
2024-08-23 22:14:04
城市更新行动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从国家高层到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探索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从2017年住建部发布《关于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推进建筑师负责制的指导意见》,到2021年,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积极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建筑师负责制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发挥作用,推动这种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城市发展转型?
4月12日,在“建筑师负责制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学术论坛上,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东院”)总建筑师张俊杰以“建筑师负责制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为题做了开幕致辞。
“城市更新行动和建筑师负责制模式是相辅相成的。”中国建筑学会首届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好的城市更新需要建筑师负责制发挥其作用和时效性,它能以其“两大六强”的特点和能力为城市更新赋能;另一方面,借势城市更新和城市高质量发展,将加速建筑师负责制的有效推广和实施,为行业提供新市场、新业务、新增长、新能力和更高水平的新赛道。
城市更新行动的意义
1986年,张俊杰从清华大学毕业并进入华东学院。作为一名建筑师,他几乎参与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全过程。2005年至2023年,张俊杰担任华东院总经理兼总建筑师,也几乎是在此期间,华东院负责设计或咨询了全国前15名超高层建筑中的11座,以超高层地标设计专家的身份“屹立不倒”在树立壮丽天际线的同时,华东院还整合多个与城市更新业务相关的专业部门,成立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平台部,积极参与城市更新行动。仅在上海,华东院就“打造”了红石理工等城市更新的杰作, 上生新所、世界会议室、黄浦区160街区改造重建(原工信部大楼)、外滩中环、南京路东拓等。
世界会议室(北外滩贯通及综合改造提升工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升级、换挡、调速新阶段。房地产行业也面临着从大规模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我国城镇化率为66.16%,已进入城镇化发展中后期。大规模增量建设已经开始转向存量升级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
在4月12日的开幕致辞中,张俊杰介绍了城市更新的背景。他指出,中国城市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速度变化,即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主要追求数量速度、规模和消耗的粗放增长转向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可持续发展的精明增长;结构优化,即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是我国城市实现更高质量、更高质量、更好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转换,即从要素驱动和资本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不确定性的必然选择, 提高核心竞争力,保持中国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俊杰再次强调了城市更新的意义。通过城市更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历史文化传承发展、价值充分发挥、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品质和竞争力提升,实现美好生活。
建筑师负责制具有“两大六强”的特点
建筑师负责制是国际工程建设的普遍做法。在建筑师负责制模式下,建筑师的角色从国内传统的设计服务模式转变为以项目总经理(责任建筑师)为核心的设计团队。建筑师受建设单位委托,负责提供从规划、策划、设计、施工、运维到更新改造等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和咨询管理服务。
“建筑师负责制不同于传统的建筑设计服务模式,具有‘两大六强’的特点。”
张俊杰告诉记者,“两大”指的是“大范围、大责任”,“六强”指的是“领先、主导、全面、专业、伴随、均衡”。
范围大,即场所规模从各类建筑设计到城市设计,从室内到城市公共空间和环境,业务范围涵盖项目策划、规划、设计、运营和更新;重大责任,即建筑师负责的建筑、公共空间和环境设施投资大、使用寿命长,对城市面貌、公众体验和设施安全有重要影响。建筑设计需要同时对公众、政府和开发商负责,同时发挥技术引领作用,责任重大。
领先是指从城市设计到建筑设计,好的设计是好城市、好建筑的关键,优秀设计师的设计是品质和创新的核心和源泉。通过每个时代的优秀设计和创新设计,点亮城市,展示魅力;主导,指建筑和城市场所建设中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融合,起主导作用;综合性是指在多地块、多学科、多领域、多专业、全过程的项目实施中,发挥技术服务设计的综合协调作用;专业性和伴随性是指在项目决策、建设、运营、更新的全过程中提供高质量、专业化、伴随性的技术服务,同时兼顾绿色、低碳、 健康和智慧的概念和实践;平衡是指平衡业主、政府和公众的需求和利益,践行建筑师的专业和社会责任。
张俊杰说,建筑师负责制要求建筑师作为建筑商的代理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和合同的执行者参与项目的全过程。
城市更新与建筑师负责制
张俊杰将建筑领域的城市更新概括为“一个特征”+“四个维度”。
“一个特色”是指广泛的城市更新项目:从单体建筑到居住区、社区、地块和城市更新,从街道到城市广场,从城市环境到自然环境,从交通到市政设施,从历史文脉保护和存量改造到扩建和新建。
以三个上海样本为例,张俊杰指出,城市更新项目需要建筑师提供全面、专业和陪伴式的服务,并结合当前的“三师制”和“总建筑师制”发挥主导作用。“北外滩核心区更新”项目构建一体化地下空间体系;“苏州南岸跨外滩街与南京东路街”项目运用“八位一体”理念,构建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市政设计、水工设计、生态修复、智能设计、艺术设计等多学科协同合作的跨学科研究框架和实践平台;“南京路步行街东延”项目将把交通导向的道路还给公众,同时, 它将取代商业功能,创造一个“可步行的街区,可读的建筑和城市温度”的高品质环境。建筑师将提供全过程、多专业的综合咨询和设计服务。
南京路步行街东拓公共空间设计
张俊杰强调,基于城市更新的特点,建筑师应从建筑设计扩展到城市设计,并应具备与城市规划、交通、市政、环境、土地政策、政策管理、开发和运营相关的知识、经验和综合协调能力。
“四维”:时间、内涵、需求、质量。
时间维度是指城市更新周期长,是维持城市生命体活力和健康的重要手段,涵盖建筑和城市的全生命周期过程,需要建筑师提供全过程和伴随的专业服务;内涵维度是指城市更新的广义内涵,需要注重从功能业态升级到空间结构优化、城市土地提质增效和集约节约、新的开发管理模式,要求建筑师充分发挥综合性、专业性和伴随性;需求维度是指城市更新往往涉及政府、投资者、公众等各方的需求和利益平衡,同时也关注新消费、新需求、新业态, 这就要求建筑师充分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平衡能力;品质维度意味着城市更新需要兼顾历史文化和城市文脉的保护与传承,实现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活力与魅力的有机结合,营造高品质的绿色低碳、健康智慧的人居环境,这需要建筑师充分发挥其引领性和专业性。
结合杨浦滨江、张远历史街区、老城厢鲁巷花园、武夷320、盘龙天地等上海城市更新样本,张俊杰进一步指出,城市更新行动与建筑师负责制模式是相辅相成的。
它是一种回报和指引。
建筑师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rkhos(首领、统治者、首席)和Tekton(木匠、建筑商、承包商)。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we)在《建筑十书》中指出,建筑师应接受广泛的知识教育才能胜任工作,他应精通几何、光学、化学、天文、地理、算术、音乐和哲学。
张俊杰告诉记者,建筑师负责制在中国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模式。中国古代建筑是建筑师(皇家工匠)负责制,例如颐和园、圆明园和紫禁城,它们都是由传了八代的石勒建筑家族设计和领导的。在上海,许多著名的现代建筑都是按照建筑师责任管理模式建造的,如中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杨廷宝和赵昚的作品,以及海外建筑师和建筑事务所如胡达克、哈伦特、共和洋行和德和洋行的作品。可以说,今天上海街头的许多网络名人地标建筑都曾是建筑师负责制的“产物”。
在张俊杰看来,建筑师负责制在古代、近代和国际上的盛行,客观上反映了建筑行业从古至今的生存规律的规律性和普遍适用性。是城市新的发展需求下的模式创新和引导,也是建筑师这一古老职业的回归——回归其职业的角色和真实价值,在新的质量生产力发展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发挥建筑师的职业价值和魅力。
2016年起,上海市政府明确提出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浦东新区建筑业改革示范区建设开展建筑师负责制等改革创新试点。北京、上海、深圳等建设部试点城市涌现出一批建筑师负责制试点项目和样本,共同推进建筑师负责制的实施,回应当前城市发展的需求和时代命题,在城市更新中发挥专业作用。
2020年,上海市政府批复了北外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被媒体称为继陆家嘴之后上海市中心最大的超级规划,确定了北外滩未来定位为“最美城市会客厅”。也是在这一年,北外滩开发办成立了总建筑师办公室,聘请张俊杰担任总建筑师,目标是“三年塑造形象,五年打造功能,十年基本完成”。张俊杰告诉记者,北外滩的开发体现了“两大六强”城市更新项目的特点,需要建筑师发挥主导、引领、综合、专业、伴随、平衡的作用。
作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张俊杰带领团队为“上海东站”、“北外滩中心”等大型地标项目提供设计咨询服务。作为项目设计总经理,他还主持了黄浦区160街坊(上海旧城楼)、世界会议室、南京路步行街东拓公共空间设计、外滩国际大厦、上海机场城市候机楼改造工程等城市更新项目。结合他多年从事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的实践, 他说,设计市场正在下滑,建筑师这个职业对未来的年轻一代没有吸引力。加快建筑师负责制,实现建筑设计行业和职业的转型升级,有助于建筑设计行业和建筑师的国际融合,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范、专业能力、专业意识的人才。
上海东站综合交通枢纽
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上海工业局大楼)
目前,城市更新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初级阶段。如何解决城市更新过程中的诸多现实矛盾和困境,考验着各方的智慧和决心。建筑师负责制仍处于试点阶段,市场供需双方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成共识。张俊杰指出,尽管在实践层面仍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如市场接受度低、建筑建筑师能力不足、收费标准缺失、法律法规冲突、保险机制缺失等,但需要认识到的是,实施建筑师负责制是实现高质量建筑和高质量生活环境的关键,这将有助于改善国家营商环境,实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更新中,通过建筑师负责制的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和技术引领,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痛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我相信,随着建筑师责任制的深入、全面、广泛实施和实践,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发展专业和行业价值,与城市更新相互促进和赋能,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感谢上海建筑学会提供采访支持)